精品出版

精品出版项目,是在民族音乐服务平台收集、整理优秀音乐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创作出版一批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出版物。项目侧重出版学术价值和传承价值较高的中华民族音乐乐谱和理论研究成果;侧重出版传承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在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技术性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准的录音录像成果。

精品出版项目成果以图书、音像出版物形式呈现。截山2022年底,项目共计补助出版176种出版物出版发行。其中包括图书103种,音像66种,电子网络7种。

(服务平台试读版,仅提供试看试读。)

  • 老生艺术是京剧行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门类。本项目是一套运用先进的播放和数字化技术,对早期须生名家的老唱片资料进行数字化修复并出版的项目,清洗并数字化录音210面老唱片,制作15张CD唱片,并通过数据库、网站平台和APP等多种渠道进行数字传播。本项目是对京剧老唱片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进一步开发,详尽展现京剧艺术和须生声腔发展的脉络,展现北京历史文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音像
  • 曲牌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独特乐曲形式。是民族音乐的精华、戏曲艺术的瑰宝。婺剧含有三千多首曲牌,素有“中国戏曲音乐宝库”的美誉,是全国地方戏曲中保留声腔最完整的剧种之一。本项目精选了34首传统婺剧最为经典的曲牌音乐,由资深戏曲音乐家诸葛智屏、楼敦传、戴志敏、赵建荣等作曲编配,并经浙江婺剧团乐队演奏、录音并出版,旨在普及婺剧传统曲牌音乐知识,让大众充分领略曲牌音乐的音律美、节奏美,并在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个人的艺术鉴赏水平,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音像
  • 本项目以专题片的形式收录了十二种西藏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民间音乐、藏戏以及酒歌,追溯西藏传统民间音乐、藏戏、酒歌文化的历史脉络,梳理其表演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技能,阐述独特完整的西藏传统音乐、藏戏、酒歌的表演流程,演奏方式和传承方式等知识,对扩大西藏传统音乐、藏戏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有促进作用,为外界了解西藏传统民间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对藏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音像
  • 本项目为系列音像制品,内容为云南白族的民歌、民间舞蹈音乐、民间戏曲音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等类别。主要由音频 CD、视频 DVD 构成,是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相关专家学者十多年挖掘、收集整理、研究白族传统音乐的心血力作。鉴于白族传统音乐种类丰富、形式多样,计划收录白族特有传统音乐四大类:白族民歌和歌舞音乐、传统“吹吹腔”音乐、白族“大本曲”音乐、白族民间器乐等,各类曲目共约 400 首。这些音像制品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并展现了白族传统音乐,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和出版价值。

    音像
  • 粤剧粤曲是岭南地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戏剧曲艺品种,具有广泛的海内外影响力。粤剧是我国的重要地方剧种之一,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曲脱胎于粤剧,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项目通过录音、录像、资料收集与修复,挖掘一批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与名家作品,利用先进的音响技术手段和现代传播手段,抢救、传承这些代表性曲目与名家的艺术成果,对作品的表演、创作、教学、传承等具体实践进行记录、整理、数字化保护与出版。通过归纳整理,以粤剧粤曲名家唱腔系列、粤剧五大旦角系列、武生系列为经;以粤剧粤曲名曲剧目系列、南音系列、谐剧系列、粤曲小调系列等为纬,编绘出一套粤剧粤曲的百科全书。

    音像
  • 山西民歌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向来以数量多、种类多、别有特色而著称。本书力图以最少的版本容量收载所有入选曲目可能有的诸多信息,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山西经典民歌CD——山西民歌的105首经典曲目;第二部分山西经典民歌歌谱,内容包括105首民歌的五线谱、简谱、民歌赏析。105首民歌是从大量山西民歌中筛选出的精选曲目,是山西民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演绎的民歌精品,具有十分高的艺术品位和研究价值。

    图书/音像
  • 儿歌藏语称为“吉贝鲁谐”,是藏族少年儿童演唱的歌曲,是藏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藏族地区广泛流传。藏族传统儿歌更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用最简明、灵活、有趣、最易为儿童接受的艺术形式,向下一代传授生活、自然、科学、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藏族儿歌集》的录制出版,将能更好地保护、传承、传播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为藏族传统儿歌的抢救与整理及其再传承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音像
  • 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红线女作为粤剧的代表人物,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 ——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本专辑收录了红线女的所有经典唱腔、唱段,提取红线女历年在中国唱片(广州)有限公司录制的珍贵版本,曲目丰富,各具特色,既有脍炙人口的名剧名曲,也有今年新剧目的选段,更有后期的独唱粤曲,还有红线女50年代演唱的粤曲和电影插曲,是“红腔”最鼎盛时期的传世绝响,无疑为 “红腔”唱腔最经典的录音版本,更是超值的粤韵珍藏品。

    音像
  • 《中国工尺谱集成》(10 卷)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包括《总论》(1卷)、《北京卷》(2卷)、《河北卷》(3卷)、《陕西卷》(2卷)、《江苏卷》(1卷)、《辽宁卷》(1 卷),共计 10 卷,被学界视为继《中国民族民间器乐集成》《琴曲集成》后的又一项浩大的考察中国民间音乐传承、见证民间音乐生态体系的重要工程。《中国工尺谱集成》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科价值和人文价值,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宝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薪火相传的机制产生深远影响。

    图书
  • 本书为中国昆曲博物馆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从近代扬州延绵数代的谢氏昆曲世家征集到的昆曲曲谱,尤具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本书共四卷,为谢莼江于清末民初柔毫亲抄点校蝇头小楷真迹,之前未曾刊印。字迹隽秀清晰、工整易识,唱词、念白、工尺、身段、演奏、戏台调度等提示一应俱全,且其中保存了不少罕见乃至失传的冷戏名折古谱,有的折目甚至为昆谱通行刊本所未见,在中国昆曲史上不仅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更是一套十分重要的古籍文献,实用而珍贵。

    图书
  •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兰苑芳鳌——中国昆曲六百年》(附DVD)以 2011年国家大剧院展出的“兰苑芳鳌——中国昆曲600年全景”为蓝本,运用中英对照的方式真实记录此次展览全景,分为“历史沿革”“行当家门”“舞台体制” “演出规制”四个部分,正文内容包括中英文文字及大量图片,书后附DVD《“昆曲之路”——纪念昆曲申遗10周年》系列演出,汇集《牡丹亭》《西厢记》《奇双会》《临川梦影》《明珠幽兰》5台剧目,能使更多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到昆曲艺术的魅力,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图书/音像
  •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古琴艺术知识,国家典籍博物馆特别举办“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作为展览的图录,本书从古琴历史的演变及斫琴技艺等不同角度出发,其间穿插文雅逸事、著名琴曲、传世名琴等介绍,图文并茂地讲述中国历代名琴、琴家、琴主的传奇故事。还详尽地展示了国家图书馆藏文献中琴文化的相关内容,展品包括琴论、琴制、琴艺等文献资料,以及历史上著名古琴实物、复制品等。读者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等故事,更可以欣赏到稀世琴谱及古代名琴,如明刻本《太古遗音》,现存最早的古琴谱专集明刊影印本《神奇秘谱》以及根据《太古遗音》制作的古代四大名琴之焦尾琴、绿绮琴的复制品等。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以时间为脉络梳理的古琴文化论述和通俗易懂的古琴小知识。

    图书
  • 四川的各民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繁衍发展中,留下了浩繁的音乐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音乐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四川省民族民间音乐集成是四川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抢救保护工程重大项目,包括《四川省藏族民间音乐全集》(藏汉双语)、《四川省羌族民间音乐全集》(羌汉双语)、《四川省彝族民间音乐全集》(彝汉双语)三本,是在现有民族民间音乐保护成 功的基础上,对藏、羌、彝三个民族民间音乐的进一步抢救挽救、收集整理的成果。本书是对抢救、整理和保护四川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遗产的成功展现,客观、真实地展示了四川藏族、羌族、彝族悠久深厚的民间音乐艺术,在地域分布、种类形式方面都较为齐全,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史料性,在内容也具有权威性和总揽性。

    图书
  • 本书以继承传统古琴艺术为宗旨,研究、发展和传播古琴文化艺术。原著作者管平湖先生(1897—1967)是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琴家,学得“九嶷派”杨宗稷、“武夷派”悟澄老人及“川派”秦鹤鸣等名家真传,博取三派之长,并从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融会贯通,不断创新,自成一家,形成近代中国琴坛上有重要地位的“管派”。本书内容涉及 241 个古琴指法的阐释,是研究古琴指法、学习打谱的宝贵资料,可以让当代广大古琴学习者、爱好者能够尊重并客观地了解古代琴曲创作、记谱的方式。通过对古指法减字谱的解析,让读者对减字谱“字、谱、意”三者合一的创造初衷与华夏人独有的审美情趣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与时俱进的参照学习,传承与发扬我国古琴艺术。

    图书
  • 畲族自称“山哈”,以为居住在山里的客人。闽东的畲族民歌,属于一个民族,也属于一个地域,它是闽东丰富多彩的民间民族文化遗存。本书为田野调查采集到的闽东畲族民歌的结集,填补了闽东畲族民歌文本集萃的空白,是目前第一本比较完整收集记录闽东畲族民歌的书籍,为专家学者和人们研究畲族民歌提供基础性资料,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图书
  • 《鄂尔多斯民歌集成》由达拉特旗卷、准格尔旗卷、伊金霍洛旗卷、杭锦旗卷、鄂托克旗卷、鄂托克前旗卷、乌审旗卷、东胜区卷组成。本丛书在搜集整理普通意义上的民歌词曲外,重点搜集整理了每一首鄂尔多斯民歌产生的背景资料、历史文化内涵、传承演变过程以及围绕该民族的传说故事、民俗礼仪,还有鄂尔多斯民歌在其他地区和民族中流传的情况和鄂尔多斯民歌收其他地区和民族音乐影响的情况。

    图书
  • “拉伊”意为“情歌”,是男女双方用来表达爱慕情意的歌谣,在山野间歌唱,没有固定的歌词,旋律和节奏非常自由,演唱者触景生情,随兴编唱,即兴性很强,男女双方运用对唱的方式表达各自的情感。主要流行于青藏高原的牧区,不但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以其古朴的表现形式,体现出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历史价值。藏北拉伊历史悠久,曲调丰富,承载着民族创造力和灵感,本书收录了藏北地区的各种拉伊,拉伊内容涉及生活、爱情等的方面,如引歌、问候歌、相恋歌、相爱歌等。

    图书/音像
  • 《琴曲释义卷》是以《历代古琴文献汇编》为总题目的古琴文献资料分类研究项目的第一分卷,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吸收了当代的资料收集成果,旨在为古琴学习和研究者及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一部关于古琴曲目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图书。本书将历代古琴曲解题和唱词资料进行汇编整理,不仅对习琴之人有益,也将有助于古琴这一中华民族宝贵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本书内容涵盖所收集的 157 部古琴典籍资料中对古琴曲目的解题内容,最大限度还原历史文献材料,对古琴曲历代演变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框架,填补了60多年来同类著作的空白。

    图书
  • 民间歌舞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体裁形式特征,又对其他传统音乐体裁有着明显的兼容性。《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修订版)是在1996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歌舞音乐》基础上进行了内容增加、图片补充等修订再版的图书。本书是作者在长期的理论研究、田野考察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此次修订。书中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各民族民间歌舞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状况,并运用“符号学”研究方法,阐述了中国民间歌舞音乐的形态及风格特点。全书文字流畅、材料丰富、概念清晰、理论精炼,是了解中国民间歌舞音乐的专业精品读物。

    图书
  • 古琴艺术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且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2003年被列入联合国第二批“非遗代表作”。闽派古琴艺术自清道光年间形成,在中国古琴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为清朝嘉庆年间福建浦城人祝凤喈所创立的浦城派。本项目《闽派古琴琴谱汇编——浦城县图书馆馆藏》精选《酉山琴谱》《与古斋琴谱》《琴学入门》《春草堂琴谱》《自远堂琴谱》5 种琴谱,辑为一套7册出版,旨在发扬中华古琴艺术。

    图书